《建章讲堂》正式开讲

期次:第569期       查看:42




  为将马建章院士学术思想和学术思维发扬传承,活跃学术氛围,搭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平台,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精心策划推出了《建章讲堂》,希望借助马先生的学术影响力,吸引众多学者在讲堂中畅谈己见,交流学术思想,分享前沿成果,在征得马先生允许后,得以冠名《建章讲堂》。
  5月20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做客第十七期《东林师说》,与300余名师生分享了他的科教人生故事。讲座开始前,启动了《建章讲堂》。
  马院士以“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——我的科教人生点滴”为主题,向现场师生讲述了他80年的人生历程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感悟。
  以梦为马执著追求马建章,生于1937年,那年正是抗日战争的开端。从儿时起,把祖国建成世界强国便是马院士的中国梦。童年时期家庭条件艰苦,生活环境恶劣,但父母的远见和坚持让马院士得以学习下去,懂得感恩和对父母的思念也成了马院士最重要的情感话题。幼年时期,马院士接受了良好的国学教育,这为他以后撰写《中国自然保护纲要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而小时候养成的兴趣则促使马院士从事了林业工作。
  1956年,马院士从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,有机会被保送到东北林学院或者北京林学院,但是马院士最后还是选择了东北林学院,只为了东北的大山大水,松涛林啸,飞禽走兽以及五年制更长的学习周期。“我要展开翅膀飞翔,飞向祖国需要我的地方”,求学时创作的诗句成了马院士科研人生的真实写照。
  1960年,马院士留校任教,在相当艰难的环境下创办了森林动物繁殖与利用专业,这是中国第一个同类专业。为了这个专业,马院士又拜张孟闻教授为师,学习动物学、生态学知识。在学习过程中,奥尔多·利奥波德的《狩猎动物管理》改变了马院士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,于是如何平衡野生动物的利用与保护成为马院士一生研究的主题。
  开放共享潜心钻研随着阅历的增长,马院士清楚地认识到:文化是民族的,科学是世界的,任何的故步自封最终带来的都是落后和退化。因此,只要有机会,马院士都会带领他的学生们去世界各地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讨论,学习先进的技术。马院士主持论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濒危动物救护中心———“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中心”,开创了国内老虎保护和研究的先河。后来又承担了“三北防护林地区”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考察的项目并主持了中美合作课题———艾鼬生态学研究。
  爱岗敬业桃李芬芳马院士开展过蒙原羚、熊的生态学研究等许多基础研究,提出的冬季大型兽类痕迹法、逆截线法等研究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,获得过诸多奖励和荣誉,也在很多学术机构里任职,但他最看重的,却是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荣誉。马建章认为学生的实践训练至关重要,指导学生的实验和实习,他常常事必躬亲。几十年如一日,每天上班,周末也不休息,甚至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也在工作。这样的辛勤付出换来的,是如今的桃李满园。目前,他已培养出相关专业各级各类人才6000余人,遍布大江南北,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,被学界称为“马家军”。
  互动环节,马院士勉励现场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,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,并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人生信条:勤奋钻研、持之以恒、百折不挠、有志竟成。
  老牛亦解韶光贵,不等扬鞭自奋蹄。马院士充分地诠释了这种“老牛精神”,为年轻人做了表率。(校团委)